Chinglish

楼主

蜗牛VS梦想 [离线]

13

发帖数:69 积分2895
1楼

"Chinglish has life, please don't trample on it."

一位德国人从2005年即开始收集在中国大陆很多公共场合的提示性标牌的翻译文本。这
些文本的共同特征就是,在汉语语法框架内的汉译英。并且,此君很认真的把他们汇编
成册并出了两本书。在这个有趣的创意之下,这些撷取的文化标本被称为“the
wonderful results of an English dictionary meeting Chinese grammar".

和□□有类似行为的机构、个人不同,此君这样的创意并非是为了有趣,而是完全的严
肃认真的科学举动。这样的严肃也让我忽然有了些领悟,不妨让自己经常的改变看待事
物的角度。时间是个有意思的东西,能把沧海变了桑田,也能把糟粕变了宝贝,把细微
成就了伟大。抱守固见往往就是走了刻舟求剑的老路。

Chinglish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个体现象,在历史一贯遵循的延续性的原则下似乎是在东西
文化的冲撞和交流的背景下通往全球化过程的一个必然的文化现象。在20、21世纪相接
的那么几年英语忽然变得爆炸性的普及,尤记得在英语角里大家是怎样的交流着,比划
着,很多人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尽管没有几个人可以说得出纯正地道的英语,甚至于英
文名字的发音自己都不大搞的清楚。也有人表示了对这种Chinglish的不屑,但是勇敢的
去交流总胜过站在边上说着风凉话。我这总混英语角的人也见证了多年来英语角人群的
变迁,有几个一贯坚持的还真练得了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语,所以凡事总是贵在坚持。

当有这么一天地道的英语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的时候,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想起
Chinglish以及那些talker的饱满的热情。它就像一个进化机体身上的某一个变异细胞,
虽然小却包含着所有遗传信息。再往回追溯,80年代刚刚开放初期的蛤蟆镜、喇叭裤好
像与Chinglish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算是历史进程的一个小小插曲。时间改变着一切的
面容,也在改变着他们各自的位置。不起眼的忽然有一天就成了文化标本,用于去解构
一个时代。同理推之,我们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也是有着无穷多的变数,说不定哪天就成
了标本而被记录在别人的笔下。
签名档

空间按双方

2004/6/28 13:04:58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