蘼蕪葉落,彼岸花開(十一)
浏览量:751 回帖数:0
1楼
王徽之手抚顾月奴所留啮痕,傒倖良久,方才转身踱至朱雀桥。眼见一艘游舫顺水
而来,急忙招手停舟:“船家,此番何去?”
那艄公闻言却并未歇手,只回了声:“玉树巷。”
“玉树巷?”王徽之闻言不免大喜,“船家可否载我一程?”
“回公子的话,此舫已为舟中姑娘所雇,请恕小人难以从命!”
“姑娘?”王徽之微微一怔,随即朗声相询道:“下走王徽之,敢问舟中姑娘,可
能相携一程?”
只见舱门所挂苇帘轻轻一晃,从内飘出一阵宛如黄莺出谷般的曼妙嗓音:“既是同
道,公子且入舱宽坐。”
待得挑帘进舱,只见一位桃李年华的少女端坐于内,眉弯目小,甚是妩媚。脚下一
盏伞灯,正面题一“龐”字,反面另题“襄陽”二字。
襄阳庞氏?东晋高门并无此姓,倘上溯东汉,南郡襄阳倒是出过一位名士――庞德
公。时任荆州刺史的刘表屡次请其出任,皆辞不就。面对刘表“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
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此番疑问,留下一句“世人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
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即便携妻带子隐于鹿门山中。而蜀汉昭烈帝帐下那位自谓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的谋士庞统,即庞德公之侄。心念
至此,王徽之不免好奇:“未知姑娘与凤雏先生是何关系?”
“凤雏乃先世之号,吾为其五世孙。”舟中女子不卑不亢,坦然作答。
“原是名士之后,失敬失敬!”王徽之闻言起身,缓缓施了一礼。不期礼毕之后,
那庞姓女子竟粲然而笑,露出两排瓠犀般的伶牙俐齿。见此情形,王徽之不免疑窦丛
生:“姑娘何故发笑?”
那庞姓女子闻言紧忙掩口,芙蓉面上却依旧笑意盎然:“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笑几绽而不觉兮,得知王子!”
此乃西汉刘向所撰《说苑》卷中的《越人歌》。那庞姓女子将歌中的“心几烦而不
绝兮”改为“笑几绽而不觉兮”,以此作答倒也熨帖;只是不知为何,惟独不言歌中最
后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王徽之犹自疑惑,猛然忆起腮下顾月奴
所留啮痕,顿时醒悟,觍颜转过身去,再不敢唐突。
未几,游舫便已泊在秦淮河上的文德桥畔。
二人弃舟上岸,不期却撞见王献之守在芝兰书院门前,身后一双家仆,均是左手拎
一束鹿脯、右手提一盏伞灯。王献之骤然见到王徽之身后那庞姓女子,亦是吃了一惊:
“馥姊,怎的你也在此?”
“我当是谁?原是子敬!”庞馥抬眼打量了一番王献之,这才徐徐答道:“奉家尊
之名,欲拜入弈学馆王家伯父门下!”
原来,王献之幼时颇好博戏。一日于院内观父亲几位门生樗蒲(古时一种博戏),
眼见其中一位门生败局已定,乃指其曰:“南风不竞(典出《左转》:“南风不竞,多
死声,楚必无功。”喻指实力悬殊,取胜无望)!”不料那门生恼羞成怒,反唇相讥
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惹得王献之大怒,丢下句“远惭荀奉倩(即荀
粲,乃东汉名臣荀彧幼子。因其谈尚玄远,故而名噪一时),近愧刘真长(即刘惔,乃
当时著名相士)!”随即拂袖而去。王羲之知晓其事后,亦大为赞叹,于是亲送其往著
名棋手江霦(字玄思,乃国子博士江统之子。棋艺与号为“中兴第一”的王恬齐名)处
学弈,是以结识了同窗学艺的庞馥。
与庞馥寒暄一番,待其告辞罢,王献之这才将头转向了王徽之:“五哥,阿母命我
将贽礼与伞灯转交于你。”
“怎你一人在此?子重可来否?”
“六哥昨夜亥时方陪大嫂返家,刚刚已陪二哥入馆拜师了。”王献之一面回话,一
面命家仆将那盏正面题一“王”字,反面另题“瑯琊”二字的伞灯伙同一束鹿脯交予王
徽之。
王徽之闻言一怔,不免发问:“二哥入玄学馆,拜支道林为师倒也罢了。今家尊尚
泛舟海外,子重去拜何人?”
“闻二哥所言,似是书学馆助教庾翼。”
庾翼,字稚恭,时任荆州刺史,乃会稽太守庾琛幼子。其长兄为前司徒庾亮,二兄
为前临川太守庾条,三兄为前豫州刺史庾怿,四兄为前中书监庾冰,其姊乃晋明帝司马
绍皇后庾文君(长子为晋成帝司马衍;次子为晋康帝司马岳,即当今圣上司马聃之
父)。庾翼善书,少时与王羲之齐名,奈何王羲之日后声名鹊起,大有凌驾其上之势。
庾翼心中忿忿不平,故而在荆州对下属官员道:“小儿辈乃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
书。须吾还,当比之!”后于长兄庾亮处见王羲之所书,方才自叹弗如,甘居其后。
自家仆手中接过那盏伞灯与十条鹿脯(其时拜师所用贽礼,源出《论语.述而》: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也!’”,修者,脯也。而十脡为束,是以孔子
所言之意为“若以十条脯肉相赠,则必授之为徒”),王徽之方与王献之告辞道:“既
如是,汝且去书学馆。吾自去律学馆。”
王徽之匆匆行至律学馆,不期却于门口撞见了谢安,其身后另跟着一位青衫磊落的
弱冠青年,所提伞灯正面题一“桓”字,反面则题着“譙郡”二字,却不是桓伊是谁?
当即起身施礼:“见过谢家叔父!子野兄,何以至此?”
话音未毕,馆内已然传出一阵悠扬的琴声,细细辨其音律,似是乐府歌辞内一曲
《善哉行》。清辞丽曲,悦耳动听,只惹得桓伊酣畅淋漓,大呼:“奈何!奈何!”
谢安闻言抚掌而笑:“子野每闻清歌,辄呼‘奈何’,可谓一往有深情!”
王徽之手抚顾月奴所留啮痕,傒倖良久,方才转身踱至朱雀桥。眼见一艘游舫顺水
而来,急忙招手停舟:“船家,此番何去?”
那艄公闻言却并未歇手,只回了声:“玉树巷。”
“玉树巷?”王徽之闻言不免大喜,“船家可否载我一程?”
“回公子的话,此舫已为舟中姑娘所雇,请恕小人难以从命!”
“姑娘?”王徽之微微一怔,随即朗声相询道:“下走王徽之,敢问舟中姑娘,可
能相携一程?”
只见舱门所挂苇帘轻轻一晃,从内飘出一阵宛如黄莺出谷般的曼妙嗓音:“既是同
道,公子且入舱宽坐。”
待得挑帘进舱,只见一位桃李年华的少女端坐于内,眉弯目小,甚是妩媚。脚下一
盏伞灯,正面题一“龐”字,反面另题“襄陽”二字。
襄阳庞氏?东晋高门并无此姓,倘上溯东汉,南郡襄阳倒是出过一位名士――庞德
公。时任荆州刺史的刘表屡次请其出任,皆辞不就。面对刘表“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
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此番疑问,留下一句“世人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
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即便携妻带子隐于鹿门山中。而蜀汉昭烈帝帐下那位自谓
“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的谋士庞统,即庞德公之侄。心念
至此,王徽之不免好奇:“未知姑娘与凤雏先生是何关系?”
“凤雏乃先世之号,吾为其五世孙。”舟中女子不卑不亢,坦然作答。
“原是名士之后,失敬失敬!”王徽之闻言起身,缓缓施了一礼。不期礼毕之后,
那庞姓女子竟粲然而笑,露出两排瓠犀般的伶牙俐齿。见此情形,王徽之不免疑窦丛
生:“姑娘何故发笑?”
那庞姓女子闻言紧忙掩口,芙蓉面上却依旧笑意盎然:“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笑几绽而不觉兮,得知王子!”
此乃西汉刘向所撰《说苑》卷中的《越人歌》。那庞姓女子将歌中的“心几烦而不
绝兮”改为“笑几绽而不觉兮”,以此作答倒也熨帖;只是不知为何,惟独不言歌中最
后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王徽之犹自疑惑,猛然忆起腮下顾月奴
所留啮痕,顿时醒悟,觍颜转过身去,再不敢唐突。
未几,游舫便已泊在秦淮河上的文德桥畔。
二人弃舟上岸,不期却撞见王献之守在芝兰书院门前,身后一双家仆,均是左手拎
一束鹿脯、右手提一盏伞灯。王献之骤然见到王徽之身后那庞姓女子,亦是吃了一惊:
“馥姊,怎的你也在此?”
“我当是谁?原是子敬!”庞馥抬眼打量了一番王献之,这才徐徐答道:“奉家尊
之名,欲拜入弈学馆王家伯父门下!”
原来,王献之幼时颇好博戏。一日于院内观父亲几位门生樗蒲(古时一种博戏),
眼见其中一位门生败局已定,乃指其曰:“南风不竞(典出《左转》:“南风不竞,多
死声,楚必无功。”喻指实力悬殊,取胜无望)!”不料那门生恼羞成怒,反唇相讥
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惹得王献之大怒,丢下句“远惭荀奉倩(即荀
粲,乃东汉名臣荀彧幼子。因其谈尚玄远,故而名噪一时),近愧刘真长(即刘惔,乃
当时著名相士)!”随即拂袖而去。王羲之知晓其事后,亦大为赞叹,于是亲送其往著
名棋手江霦(字玄思,乃国子博士江统之子。棋艺与号为“中兴第一”的王恬齐名)处
学弈,是以结识了同窗学艺的庞馥。
与庞馥寒暄一番,待其告辞罢,王献之这才将头转向了王徽之:“五哥,阿母命我
将贽礼与伞灯转交于你。”
“怎你一人在此?子重可来否?”
“六哥昨夜亥时方陪大嫂返家,刚刚已陪二哥入馆拜师了。”王献之一面回话,一
面命家仆将那盏正面题一“王”字,反面另题“瑯琊”二字的伞灯伙同一束鹿脯交予王
徽之。
王徽之闻言一怔,不免发问:“二哥入玄学馆,拜支道林为师倒也罢了。今家尊尚
泛舟海外,子重去拜何人?”
“闻二哥所言,似是书学馆助教庾翼。”
庾翼,字稚恭,时任荆州刺史,乃会稽太守庾琛幼子。其长兄为前司徒庾亮,二兄
为前临川太守庾条,三兄为前豫州刺史庾怿,四兄为前中书监庾冰,其姊乃晋明帝司马
绍皇后庾文君(长子为晋成帝司马衍;次子为晋康帝司马岳,即当今圣上司马聃之
父)。庾翼善书,少时与王羲之齐名,奈何王羲之日后声名鹊起,大有凌驾其上之势。
庾翼心中忿忿不平,故而在荆州对下属官员道:“小儿辈乃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
书。须吾还,当比之!”后于长兄庾亮处见王羲之所书,方才自叹弗如,甘居其后。
自家仆手中接过那盏伞灯与十条鹿脯(其时拜师所用贽礼,源出《论语.述而》: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也!’”,修者,脯也。而十脡为束,是以孔子
所言之意为“若以十条脯肉相赠,则必授之为徒”),王徽之方与王献之告辞道:“既
如是,汝且去书学馆。吾自去律学馆。”
王徽之匆匆行至律学馆,不期却于门口撞见了谢安,其身后另跟着一位青衫磊落的
弱冠青年,所提伞灯正面题一“桓”字,反面则题着“譙郡”二字,却不是桓伊是谁?
当即起身施礼:“见过谢家叔父!子野兄,何以至此?”
话音未毕,馆内已然传出一阵悠扬的琴声,细细辨其音律,似是乐府歌辞内一曲
《善哉行》。清辞丽曲,悦耳动听,只惹得桓伊酣畅淋漓,大呼:“奈何!奈何!”
谢安闻言抚掌而笑:“子野每闻清歌,辄呼‘奈何’,可谓一往有深情!”
2004/7/31 1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