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父亲琐记
浏览量:592 回帖数:0
1楼
父亲琐记
人到中年,屡经历练,世间的琐碎渐已习以为常;峥嵘难现,见怪不怪,人情不堪也枉
然。但有些事情却如穿梭于万籁俱寂晴空里的清音,又如闪现在万马齐喑里的一缕霞
光,总催人打点起精神,勉强拖着疲顿的身躯,彳亍前行。今天又逢父亲节,此时身为
父亲,且不能与妻儿相伴;身为儿子,却无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这让我整夜难以释
怀。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生于民国二十四年霜降,乍临人世,体弱心微,被祖母弃
于羊圈;我曾祖母听说小儿媳生了一个带把的,就到羊圈视察,见气息尚存,就抱到自
己屋里,用羊奶哺育。因为父亲从小体质羸弱,爷爷执意要供养父亲上学。先是与一陈
姓子弟共同在徐州铁小寄读,两人相依为伴,情同手足;后来他们一起考入徐州三中,
一起入读上海交大,其间经历反右大炼钢铁等,58年上海交大院系调整,陈姓同学去了
西安,父亲滞留上海。60年父亲染肺结核,由于在上海经著名胸外科专家黄家驷亲自主
刀割去三分之二肺叶得以存活,出院后知道陈姓同学在大饥荒的时候回乡探亲意外死
亡,父亲很伤心,于是去信慰问母亲,(母亲是其陈姓同学的未婚妻),于是父母走到
一起。
父亲这一生颠沛流离,劳碌奔波,除吃饭外别无嗜好。衣服虽旧,一尘不染。平时父亲
身无分文,每月工资悉数交给母亲。小时候,我们姐弟四人的衣服多半是父亲亲手缝制
的。记得文革后第一次长工资,父亲时任单位工资评定小组副组长,长薪名额有限,有同
事带两斤香蕉三斤桔子到家造访,痛陈其家境贫寒,希望父亲能把机会让给他。母亲知
其来意勃然盛怒,抓起其带来的礼物甩出窗外,断然逐客。此后父亲终于将那次难得的
长薪机会让给了他的同事。
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工伤,身体从脊背让机器切为两半,休克数月。伤愈后苦学
英语,通览西方典籍。78年准备考社科院硕士母亲极力反对,未果。我记得1976年毛死
当日下午,父亲在家里告诉母亲,中国人的苦日子可能要出头了;77年小平复出,父亲
正在出差上海的路途中,得知不久将恢复高考,父亲一下火车就直奔新华书店寻找高中
数学物理复习资料,白天出门办事,夜里静心做题,等从上海回来,一本唐凯(谐音)
的高中数学习题集已经做完。此后我们家便成了临时高考补习班,大姐是这个补习班的
直接受益者。
78年末父亲从工厂调入高校,在物理系任教,记得父亲那年教电动力学与电磁学,父亲
有整整一年除了学校就一直在家里备课演算习题,长期坐着工作,以致屁股上没有一块
整洁的肉。父亲那时的学生曾告诉我,你父亲几乎没有被学生问倒。为了让学生准时交
作业,父亲会整个下午守着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住在母亲单位。父亲退休后,我都研究生毕业好几年了,那时
我正在一金融部门任主管,也算是有面子的人了。有一天回到家里,远远听到比邻校长
家传来父亲争辩的声音,我循声去找父亲,满院子都是围观的人群,跻身望去,猛见父
亲跪在院子里,强烈抗议该中学校长无视邻里生存环境,将粪池建在我们家卧室的后窗
户边。后来粪池总算填平了,我却有点为父亲的行为感到难堪。
父亲一生拿的薪水不高,比母亲要低许多,职称也就是副教授。母亲颇有微词,父亲答
辩道:老太婆,我的工资够我自己花的吗?毕竟孩子大了,父亲付出总是多于所求,母
亲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苛求的了。父亲走后,我们曾劝母亲再找一个老伴,母亲说:这世
上再也不会有像你父亲那样让着我的男人了。。。。
如今父亲走了,一走就是好多年。我觉得父亲还在,那神情,那执着,那对生命的热
爱,永远弥漫在我的身边,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血性里------那努力争取有尊严求生的
血性里流淌、存续。。。
父亲琐记
人到中年,屡经历练,世间的琐碎渐已习以为常;峥嵘难现,见怪不怪,人情不堪也枉
然。但有些事情却如穿梭于万籁俱寂晴空里的清音,又如闪现在万马齐喑里的一缕霞
光,总催人打点起精神,勉强拖着疲顿的身躯,彳亍前行。今天又逢父亲节,此时身为
父亲,且不能与妻儿相伴;身为儿子,却无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这让我整夜难以释
怀。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生于民国二十四年霜降,乍临人世,体弱心微,被祖母弃
于羊圈;我曾祖母听说小儿媳生了一个带把的,就到羊圈视察,见气息尚存,就抱到自
己屋里,用羊奶哺育。因为父亲从小体质羸弱,爷爷执意要供养父亲上学。先是与一陈
姓子弟共同在徐州铁小寄读,两人相依为伴,情同手足;后来他们一起考入徐州三中,
一起入读上海交大,其间经历反右大炼钢铁等,58年上海交大院系调整,陈姓同学去了
西安,父亲滞留上海。60年父亲染肺结核,由于在上海经著名胸外科专家黄家驷亲自主
刀割去三分之二肺叶得以存活,出院后知道陈姓同学在大饥荒的时候回乡探亲意外死
亡,父亲很伤心,于是去信慰问母亲,(母亲是其陈姓同学的未婚妻),于是父母走到
一起。
父亲这一生颠沛流离,劳碌奔波,除吃饭外别无嗜好。衣服虽旧,一尘不染。平时父亲
身无分文,每月工资悉数交给母亲。小时候,我们姐弟四人的衣服多半是父亲亲手缝制
的。记得文革后第一次长工资,父亲时任单位工资评定小组副组长,长薪名额有限,有同
事带两斤香蕉三斤桔子到家造访,痛陈其家境贫寒,希望父亲能把机会让给他。母亲知
其来意勃然盛怒,抓起其带来的礼物甩出窗外,断然逐客。此后父亲终于将那次难得的
长薪机会让给了他的同事。
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工伤,身体从脊背让机器切为两半,休克数月。伤愈后苦学
英语,通览西方典籍。78年准备考社科院硕士母亲极力反对,未果。我记得1976年毛死
当日下午,父亲在家里告诉母亲,中国人的苦日子可能要出头了;77年小平复出,父亲
正在出差上海的路途中,得知不久将恢复高考,父亲一下火车就直奔新华书店寻找高中
数学物理复习资料,白天出门办事,夜里静心做题,等从上海回来,一本唐凯(谐音)
的高中数学习题集已经做完。此后我们家便成了临时高考补习班,大姐是这个补习班的
直接受益者。
78年末父亲从工厂调入高校,在物理系任教,记得父亲那年教电动力学与电磁学,父亲
有整整一年除了学校就一直在家里备课演算习题,长期坐着工作,以致屁股上没有一块
整洁的肉。父亲那时的学生曾告诉我,你父亲几乎没有被学生问倒。为了让学生准时交
作业,父亲会整个下午守着学生。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住在母亲单位。父亲退休后,我都研究生毕业好几年了,那时
我正在一金融部门任主管,也算是有面子的人了。有一天回到家里,远远听到比邻校长
家传来父亲争辩的声音,我循声去找父亲,满院子都是围观的人群,跻身望去,猛见父
亲跪在院子里,强烈抗议该中学校长无视邻里生存环境,将粪池建在我们家卧室的后窗
户边。后来粪池总算填平了,我却有点为父亲的行为感到难堪。
父亲一生拿的薪水不高,比母亲要低许多,职称也就是副教授。母亲颇有微词,父亲答
辩道:老太婆,我的工资够我自己花的吗?毕竟孩子大了,父亲付出总是多于所求,母
亲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苛求的了。父亲走后,我们曾劝母亲再找一个老伴,母亲说:这世
上再也不会有像你父亲那样让着我的男人了。。。。
如今父亲走了,一走就是好多年。我觉得父亲还在,那神情,那执着,那对生命的热
爱,永远弥漫在我的身边,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血性里------那努力争取有尊严求生的
血性里流淌、存续。。。
2004/12/5 13: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