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三)
浏览量:692 回帖数:0
1楼
下了火车,出站签票,顺溜得自己都不敢相信,当天晚上的票,我想要车次,
而且还有个坐号,售票员的态度也完全可以接受,新的一天有这么个开始,
走起路来都轻松。转地铁,出地铁,买份南方周末,第一版的主打新闻赫然
竟是“天津扎针时间调查”。南方周末是为数不多的几份好报纸之一,以前
喜欢看是因为经常能从从上面看到一些猛料,狠料,不过换了几个主编之后
,似乎年轻气盛的劲就没了,越来越让人觉得,南方周末娱乐了,休闲了,
上厕所,听音乐,无聊的时候完全可以捧着一份读下去,看了也就那么回事,
不看也还是那么回事。
到海淀区,找到同学,一年多没见,成熟了不少,人家现在在做一家名牌
化妆品的代理,一个月动动嘴,跑跑路,一两千的收入,在北京十几个小时的
吃行玩她埋单,还说,我五一在去北京的话,送我一瓶男用香水。我听了,直
要摇头,还没到小资到那种程度吧,确实,一部分人的日子好过多了,生活水平
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提前完成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可是咱一学生,
汗腺也没老外那么发达,暂时还用不着。海淀区转了几个学校,吃了顿东北菜,
黄宏多少年前的一句玩笑话:“以后,人们见面都不说广东话,都说咱东北话。”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因为一个雪村,提前到了,雪村的成功不能说是他个人
的力量也不能说是包装宣传的原因,没有互连网,没有flash,就不可能有现在
这种见面就问:“你们那嘎嗒都是活雷锋吧?”满世界的翠花,满世界的酸菜,
满世界的东北人,看着心头的热乎乎的,东北三省都是老乡啊!
晚上上车平安无事,车厢不挤,觉也睡得塌实,完全没有了往年回家
那么紧张(以前有人告诉我,在火车上睡觉,一定要把包的带子,套在脚上,
省得被人偷了。)真正感受到春运还是在火车转汽车后,我都觉得那个车上的售
票员完全可以去做总理,26个人定员的车,愣让他塞了60个人,而且放的比较的
艺术,刚好放得下,但就是不能做任何动作,你要是动一下,说不定就动出个事
来,这时候也完全不顾自己的个人空间了,回家么,怎么都得受着,是吧。
人挤得跟蒸豆包似的。我一直暗自祈祷,2000多公里都折腾过来了,可别象那些
ISP似的,多少工作都做好了,就差那么最后一公里。
在家的日子是比较闲得,每天见见老同学,撮撮饭,看看老师,陪老爸老妈
聊聊天,看看电视上上网,逛逛我们可爱的小县城。说实话,小县城不大个地方,
从南到北两公里,从东到西2000米,外环路一圈,中间五横五竖一分,划的规矩,
齐整,就跟一板豆腐似的。八十年代沿街的房子好象都拆了,尤其是镇中心那一
块,起了三栋楼,全是门市房,原来百货商店那,开了一块地皮,盖了一栋综合
购物广场,一层超市,二层服饰,三层电器,四层家私,完全不逊大城市的中型
百货,甚至都可以见到一些品牌的服装,一家化妆品商店甚至送打折卡,实行会
员制,虽然象中国人做的第一套西装,补丁的找着做下来。可是,这是变化啊,
中国人的日子好过多了。
下了火车,出站签票,顺溜得自己都不敢相信,当天晚上的票,我想要车次,
而且还有个坐号,售票员的态度也完全可以接受,新的一天有这么个开始,
走起路来都轻松。转地铁,出地铁,买份南方周末,第一版的主打新闻赫然
竟是“天津扎针时间调查”。南方周末是为数不多的几份好报纸之一,以前
喜欢看是因为经常能从从上面看到一些猛料,狠料,不过换了几个主编之后
,似乎年轻气盛的劲就没了,越来越让人觉得,南方周末娱乐了,休闲了,
上厕所,听音乐,无聊的时候完全可以捧着一份读下去,看了也就那么回事,
不看也还是那么回事。
到海淀区,找到同学,一年多没见,成熟了不少,人家现在在做一家名牌
化妆品的代理,一个月动动嘴,跑跑路,一两千的收入,在北京十几个小时的
吃行玩她埋单,还说,我五一在去北京的话,送我一瓶男用香水。我听了,直
要摇头,还没到小资到那种程度吧,确实,一部分人的日子好过多了,生活水平
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提前完成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可是咱一学生,
汗腺也没老外那么发达,暂时还用不着。海淀区转了几个学校,吃了顿东北菜,
黄宏多少年前的一句玩笑话:“以后,人们见面都不说广东话,都说咱东北话。”
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因为一个雪村,提前到了,雪村的成功不能说是他个人
的力量也不能说是包装宣传的原因,没有互连网,没有flash,就不可能有现在
这种见面就问:“你们那嘎嗒都是活雷锋吧?”满世界的翠花,满世界的酸菜,
满世界的东北人,看着心头的热乎乎的,东北三省都是老乡啊!
晚上上车平安无事,车厢不挤,觉也睡得塌实,完全没有了往年回家
那么紧张(以前有人告诉我,在火车上睡觉,一定要把包的带子,套在脚上,
省得被人偷了。)真正感受到春运还是在火车转汽车后,我都觉得那个车上的售
票员完全可以去做总理,26个人定员的车,愣让他塞了60个人,而且放的比较的
艺术,刚好放得下,但就是不能做任何动作,你要是动一下,说不定就动出个事
来,这时候也完全不顾自己的个人空间了,回家么,怎么都得受着,是吧。
人挤得跟蒸豆包似的。我一直暗自祈祷,2000多公里都折腾过来了,可别象那些
ISP似的,多少工作都做好了,就差那么最后一公里。
在家的日子是比较闲得,每天见见老同学,撮撮饭,看看老师,陪老爸老妈
聊聊天,看看电视上上网,逛逛我们可爱的小县城。说实话,小县城不大个地方,
从南到北两公里,从东到西2000米,外环路一圈,中间五横五竖一分,划的规矩,
齐整,就跟一板豆腐似的。八十年代沿街的房子好象都拆了,尤其是镇中心那一
块,起了三栋楼,全是门市房,原来百货商店那,开了一块地皮,盖了一栋综合
购物广场,一层超市,二层服饰,三层电器,四层家私,完全不逊大城市的中型
百货,甚至都可以见到一些品牌的服装,一家化妆品商店甚至送打折卡,实行会
员制,虽然象中国人做的第一套西装,补丁的找着做下来。可是,这是变化啊,
中国人的日子好过多了。
2006/12/11 19: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