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残月的夜(代跋)
浏览量:759 回帖数:0
1楼
郭开贞在他的《三叶集》中说,“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
“生命的文学是个性的文学,因为生命是完全自主自律的”。
欣赏梁实秋的一句话“一个资产者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 样,他们都感
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和恐怖的情绪,他们者有伦常的观念,
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
《残月》其实是很久以前的一次练笔的结果。那时候刚刚研习完中国现代文学。对于文学
我的眼里只有“古代”与“现代”两种。而“当代”,我是寻不出一个可以与于同日而语的
一个作家和一个作品的。那种字里行间,骨子里透出的气质,不是当代充斥的□□与肮脏可以
比拟的。
你可以为了你的生理去看一本当代的小说 ,但是你却永远不能不用精神去共鸣现代小说。
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对《残月》很满意,因为在我过了许久再拿出来看的时候,一眼就感觉到
了人工的凿迹。
那个时候,并不欣赏郁达夫式的“零余者”的哀怨。颓废的气息与世纪末情调,总让当时还
是很有朝气的我不能适应。然而,不知不觉中,还是多多少少带上了他所虔信的法朗士的小说观。
而在现在尤其是近年来,所谓“现代笔法”、“后现代笔法”充斥在大大小小的报张与网络上,
仿佛是世纪末的通病。而对于“现代主义”,一般的人都多有误解。于是“现代主义”时髦了起来。
“颓废”不是“现代主义”,也不是什么“后现代”。
一直以来,都对《残月》这个故事报着一种偏爱,当时打算写成长篇。可是后来放弃了,也
似乎有自知知明一样---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能有驾驭长篇才情的作家寥寥无几,更何况是我
呢?
于是《残月》就在两天内诞生了。
其实并不想写成一个爱情小说,在我完成后,也没觉得它是个爱情故事,只是对于那个时代的
众生怀有一种奇特的感情,于是,想写一个无望而不悲伤的故事,如此而已。
郭开贞在他的《三叶集》中说,“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
“生命的文学是个性的文学,因为生命是完全自主自律的”。
欣赏梁实秋的一句话“一个资产者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 样,他们都感
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和恐怖的情绪,他们者有伦常的观念,
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
《残月》其实是很久以前的一次练笔的结果。那时候刚刚研习完中国现代文学。对于文学
我的眼里只有“古代”与“现代”两种。而“当代”,我是寻不出一个可以与于同日而语的
一个作家和一个作品的。那种字里行间,骨子里透出的气质,不是当代充斥的□□与肮脏可以
比拟的。
你可以为了你的生理去看一本当代的小说 ,但是你却永远不能不用精神去共鸣现代小说。
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对《残月》很满意,因为在我过了许久再拿出来看的时候,一眼就感觉到
了人工的凿迹。
那个时候,并不欣赏郁达夫式的“零余者”的哀怨。颓废的气息与世纪末情调,总让当时还
是很有朝气的我不能适应。然而,不知不觉中,还是多多少少带上了他所虔信的法朗士的小说观。
而在现在尤其是近年来,所谓“现代笔法”、“后现代笔法”充斥在大大小小的报张与网络上,
仿佛是世纪末的通病。而对于“现代主义”,一般的人都多有误解。于是“现代主义”时髦了起来。
“颓废”不是“现代主义”,也不是什么“后现代”。
一直以来,都对《残月》这个故事报着一种偏爱,当时打算写成长篇。可是后来放弃了,也
似乎有自知知明一样---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能有驾驭长篇才情的作家寥寥无几,更何况是我
呢?
于是《残月》就在两天内诞生了。
其实并不想写成一个爱情小说,在我完成后,也没觉得它是个爱情故事,只是对于那个时代的
众生怀有一种奇特的感情,于是,想写一个无望而不悲伤的故事,如此而已。
2006/12/22 1:10:34